怎么回事?刚开学体育课怎么没有“力量”?
别急,先让学生们找找状态
中关村三小制订了一份“28天元气恢复锻炼计划”,通过循序渐进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恢复体力。 本报记者 潘之望 摄
【资料图】
这两天,记者走访发现,新学期的中小学体育课上得没有“力量”,其实,这是好事。开学一周,中小学校纷纷采取分层设计体育课、监测学生身体健康状态等方法,帮助学生安全健康地找回状态,重启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分步找节奏
10时30分,中关村三小北校区的体育馆里,学生跟着体育老师的指令练习队列,轻快的音乐响起,所有学生踩着节拍动起来,跟着音乐抬抬腿、舒展手臂。
“喊口号其实是在练习心肺,韵律操、跳长绳等以柔和的全身性运动为主,让孩子们在低强度、低密度的锻炼中,逐渐恢复体能。”该校体育学科主任李兵介绍,该校制订了一份“28天元气恢复锻炼计划”,从缓解身体不适开始,逐步恢复常态化体育锻炼。“老师们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间活动和体育课的锻炼项目,让每名学生都能健康、安全、快乐地运动。”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也设计了1个月左右的校园锻炼“适应期”。按照四个阶段,从15至20分钟的技能练习,逐步实现基本恢复正常运动强度。“我们会关注学生动作是否标准,保证安全,同时与班主任、家长多沟通,随时跟进调整计划。”该校体育学科主任陈健说。
教师做好健康管理师
不少学校还在体育活动中增加了健康状态监测环节,老师在确保教学安全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健康管理师。
中关村三小的体育课上,学生们一套运动做完,体育老师张嘉炜掏出秒表,带着学生们自测心率。10秒后,他叮嘱道:“10秒钟心跳超过20下的举手。”看到举手的只有三四个孩子,张嘉炜放心了。他解释说:“我们会根据这10秒钟的心率监测,推算学生一分钟的运动强度,如果有学生心率高于每分钟120次,我们会及时关注这些学生,同时适当调整锻炼的内容。”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学生在体育课上都戴上了智能腕表,方便随时监测身体状况。几天前,在进行简单的50米跨步跳时,体育教师耿辉发现一名男生突然喘得厉害,平板上的数据显示,他的心率已经超过建议值。“我立刻让学生降低跨步频率、缩减步幅。”耿辉说,老师们会看数据调整运动节奏,课后还会根据系统给出的分析数据,改进教学计划。
本报记者 李祺瑶 牛伟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