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羽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经历了持续一年多的低谷期之后,生物医药行业复苏之势初现端倪。
(资料图片)
农历春节假期刚过,多地掀起 " 拼经济 " 热潮,深圳、湖北、北京经开区等先后发布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园区亦开始紧锣密鼓地招商引资。
以张江科学城为例,医药行业资深人士林镜(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行业复苏的脚步加快,张江科学城也在持续调整自己的招商政策。譬如,近期的国际性创新学术性会议以及后期的常规工作规划均有所调整。
据统计,目前张江科学城有超过 1700 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纳入市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 2000 万元以上)超过 70 家。
" 随着张江科学会堂的建成,将吸引更多全球合作伙伴来到张江进行头脑风暴,更好地帮助全球新医药项目引进来和走出去。" 林镜说," 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园区招商服务工作者也会去更具有创新性的海外地区招商。"
企业为复苏加足马力,医药行业求职人数亦逐渐上升。智联面向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40.4% 的企业对春节后经济形势非常有信心,31.5% 表示比较有信心,共计 71.9% 的企业看好经济走势,对经济发展具备信心。此外,据智联招聘《2023 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第一期,医药 / 生物工程以 43.5% 的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速排名第一。
" 每个城市都希望引进生物医药产业,毕竟生物医药是个很大的产业,产业大意味着人才足够高端,对地区发展利好多过弊端。" 资深猎头郑俊(化名)告诉时代财经。
过去两年,受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医药行业自身的周期性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在资本市场上持续 " 遇冷 "。穿越寒冬之后,医药市场释放回暖信号,而在多方政策加持下,生物医药产业也开始告别过去非理性的 " 狂热模式 ",转向理性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产业基金砸向生物医药
早在 2022 年年底,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有地方政府已经提前行动,迅速出台各项举措,抢人抢项目,为地方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谋篇布局。
2022 年 12 月 21 日,筹备已久的深圳市 "20+8" 产业集群基金第一批公开遴选活动在第二十二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拉开帷幕,所涉及的重点产业方向中就包括生物医药、合成生物。这次公开遴选的基金目标规模达 165 亿元,按照 " 一集群一基金 " 的理念,此后还将开展第二、三批次公开遴选,基金群总规模达千亿级别。
随后,陕西西安、浙江、广东等多地分别推出动辄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产业基金,生物医药均是其中重点投资的领域。
据媒体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不完全统计,包括北京、天津、广东、浙江等在内,全国已有 29 个省 / 直辖市 / 自治区将医药制造业、生物产业列为优势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而在全国 399 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中,超过一半的产业园区将生物医药列为园区重点发展方向。
产业发展,政策先行。为了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各地政策利好层出不穷。
2022 年 7 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若干措施》提出建设国家级药物科技和产业创新平台,布局和提升市级药物产业服务平台,谋划市级药物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对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基因药物、细胞产品、微生物治疗、细菌治疗、多肽药物、噬菌体药物及酶工程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产业项目,最高资助不超过 3 亿元。
作为广东首个 GDP 超 8000 亿城区,深圳南山区近年来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尤为迅猛。数据显示,南山区 2021 年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 42.2 亿元,在深圳全市占比达 28.9%,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增加值在深圳全市占比达 49.8%。对于生命科技领域人才的引进,深圳南山区也毫不手软。
根据《南山区促进生命科技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措施》," 对经评价认定的顶尖人才创办的生命科技领域相关企业,符合南山区产业发展导向且经区科技主管部门评审通过的,给予最高 2000 万元资助。"
成都、上海临港、杭州等亦有出台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的政策。如杭州 2022 年 10 月发布的《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就围绕药物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产业积聚发展等多个方面予以支持。
从狂热走向理性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炙手可热。"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步晚,早期多以仿制药为主,门槛低,无论是煤老板还是房地产老板,都想参与到生物医药这个领域里来。" 林镜称。
一组数据佐证了过去五年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17-2022 年,国内医药行业创新尤为活跃,新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量由 2017 年的 61 个增加到 2021 年的 91 个,5 年增长 49%。
"2020 年下半年至 2021 年初,生物医药项目的抢手度达到顶峰。如果这个项目第一次出现,或者高校教授首发文章,投资人都会顺藤摸瓜地找到项目或人,在产业内呈现出一种红火的状态。" 浩悦资本资深合伙人李逸石告诉时代财经,当时,靠谱的科学家和靠谱的团队是稀缺的资源。
炙手可热的项目,疯狂涌进的人才,见证了行业最辉煌的时刻。此后,生物医药行业在 2021 年年末开始进入持续低谷期,卖厂、卖管线成为药企 " 瘦身 " 的选择之一。进入 2023 年,医药市场恢复到较为平稳发展的状态,但投资人、企业都愈发理性。
陆续出台的政策为生物医药经济复苏添砖加瓦,而投资人和企业的理性选择,则预示着行业正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
" 在项目选择上变得更加理性,复苏的迹象主要显现在早期项目中,这部分也主要受益于价格低等因素。除此以外,在投资过程中,我们更加看中科学家是不是具备部分企业家素质,是否具备对转化医学思维,对具备产业能力的人才足够尊重,是否有分配股权等分享精神。" 李逸石告诉时代财经。
对新兴发展的企业而言,速度只是第一步,质量才是关键。
" 如果没有够硬的专业实力,吸引到投资并非易事。在项目上来看,从前 best in class (同类最优)项目就已经抢手,但现在至少得是 first in class(全球首创)。" 林镜对时代财经表示,尽管当下对项目、对临床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相应的资本环境已经由 " 疯狂进军 " 进入理性思考阶段。另一方面,像在张江科学城,园区的服务越来越好,配套设施也越来越齐全,一切可能推进的政策都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