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时07分,太阳到达黄经15°,我们迎来清明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清明,三月节。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节气,表现了清净明洁的气象物候。此时的武汉莺飞草长,清新明媚,万物生机勃勃。
沙湖公园桃树林。记者李永刚 摄
(资料图片)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逐渐融入了春游踏青、扫墓祭祖、寒食禁火、插柳赏花等习俗,变成了我国传统节日。
一候桐始华。
■ 桐花盛开,清香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鴽(rú)。
■ 喜阴的田鼠躲回洞穴,鹌鹑一类小鸟开始出来活动。
三候虹始见。
■ 清明时节多雨,雨后可见彩虹。
4月的武汉是花的世界,紫荆、紫藤、木绣球、碧桃、晚樱……一树树花开。
沙湖公园的紫藤花。记者李永刚 摄
泡桐是清明前后很引人注目的花树,它的花朵呈纯白或蓝紫色,花大而多,盛开时满树繁花,颇为壮观。
武汉的杜鹃花在清明过后就大面积盛放了,除了木兰云雾山,东湖磨山杜鹃园、青山公园等地也是观赏杜鹃的好地方。
正在进行中的东湖牡丹花会给游客奉上了9大色系的牡丹。满园花开似锦,是春日盛景。
清明是我国四大传统佳节之一,由于古时清明节前紧接着有踏青节、寒食节、三月三等,这些节日习俗渐渐均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例如踏青节的春游、寒食节的祭扫。
黄陂区云雾山的杜鹃花。记者金思柳 摄
清明的插柳之俗,有戴柳祈福之意,大约在宋代已固定下来。主要是折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或将柳枝插于屋檐和门窗上。
清明节前一日的寒食节禁火,只吃冷食,民间逐渐形成吃糕团的习俗。苏沪一带流行将雀麦草汁和入糯米粉,以豆沙为馅,团色青碧,谓之“青团”,这个习俗直到现在依然保留着。
节气“清明”标志气象物候,而节日“清明”涵盖社会生活和民间习俗风俗,可见“清明”具备两重含义,是清朗明净为特征的传统大节。
清明前后多雨。几场风雨后,世间万物皆鲜亮可爱,舒爽洁净,令人心生希望。我们可以从历代文人描写清明的诗词中体会这个时节之美。
清代女诗人介石写有七绝诗:
平凡的风景,在诗人笔下清新可喜。
北宋柳永有词:
清明踏青,处处清新明朗,繁花秀野如画。
春季主生发,人体的肝气随之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顶峰。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内分泌科主治医生赵勇提醒,清明时节要注意调节心态,可按摩期门穴,起到平肝潜阳、疏肝健脾作用。
取穴方法
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
按摩手法
用拇指的指腹旋转按揉穴位3—5分钟,有酸痛的感觉。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易出现流感、呼吸道感染、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要注意防寒保暖,注意个人卫生,外出宜佩戴口罩。赵勇建议可用艾叶、石菖蒲、藿香、苍术等制成中药香囊,预防疾病。
还可按压风池穴,起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
取穴方法
位于后枕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平齐处。
按摩手法
拇指或中指的指腹,适当力度按揉3—5分钟。
俗话说:“春困秋乏冬打盹。”由于阳气不足,湿邪困遏,人易出现神疲乏力、易困嗜睡、精神难集中等症状,可用薏苡仁、山药、扁豆、赤小豆各30克,加大米煮粥食健脾祛湿。还应适量户外运动,吸收“阳气”。
文案︱记者钟磬如 江梦晴 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
信息收集︱记者钟磬如
统筹︱陈昌 设计/排版︱张莉 绘图︱赵健
摄影︱李永刚 金思柳
【编辑:张靖】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