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春风和煦,草长莺飞,银川市西夏区同阳新村的就业小市场热闹非凡。
100多个村民或席地而坐,或站在操作台旁边,正有序地给刚从山东拉来的30吨新鲜大蒜“变身”。把10个大蒜编成一个长长的蒜辫子,是他们今天的工作任务。
就在前几日,又一大卡车蒜苗从山东远道而来,运进了银川市西夏区同阳新村创业就业小市场。
“小市场编蒜,每串手工费0.5元。”村委会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大喇叭等方式广泛宣传,不到半小时,小市场就挤满了前来“工作”的村民,闻讯而来的魏晓粉也在其中。
“感谢村两委给我们谋得这个好营生,让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又有一笔收入啦。”60多岁的魏晓粉高兴地说。
“这次引进的编蒜就业大概持续到5月底,大蒜总量约660吨,约20万串蒜辫子,每吨大蒜下车运费及人工工资6320元,预计为村民创收12.64万元。”同阳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姜晓珠“蒜”好了这笔增收致富账。
让困难群众有事干,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近年来,贺兰山西路街道坚持谋产业、抓就业、助推移民群众社会融入,持续开展辣椒分拣、编蒜剥蒜、皮球缝制等家门口就业模式,以微就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村民杨树君老两口身体不好,外出就业困难。如今不用出远门有了收入,一天能挣100多元。“自己养活自己,不给子女添麻烦。”谈到编蒜,杨树君很知足。
“通过‘蒜’经济,‘蒜’出移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好日子。”贺兰山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炜说,同阳新村已经连续2年引进“编蒜微就业”模式,累计受益的老弱病残村民约200余人,参与村民日均增收100余元,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宁夏日报见习记者 何娟亮/文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