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既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
近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等23家单位联合印发《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按照“儿童优先,普惠共享”“首都特色,首善标准”“全域创建,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多元参与”四项原则,提出五方面22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北京将如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站在儿童视角
以“1米的高度”看城市
筑梦儿童美好未来?
小编带您了解
到2030年
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落实落细儿童友好理念,扎实开展儿童友好行动,呵护儿童美好未来——
儿童优先的社会政策制度持续完善。《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保障儿童优先发展”,将“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21-2025年)。
契合儿童需求的公共服务稳步发展。儿童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中学生师比达到8.6:1,小学生师比达到13.9:1。
儿童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更加广泛。儿童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逐渐由被动的“参加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争当“社区小楼门长”“环保小卫士”“文明小引导员”等实践活动,少年儿童志愿队伍不断发展。
《实施方案》立足北京市儿童事业坚实发展基础,聚焦儿童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新需求,提出了新时期儿童友好事业发展新谋划——
到2025年
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3-5区开展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进建设一批示范性儿童友好街区、社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形成一批儿童友好“北京经验”。
到2030年
儿童友好成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标识,全面建成儿童友好城市,广大儿童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个特点
筑梦儿童美好未来
《实施方案》遵循“儿童优先,普惠共享”“首都特色,首善标准”“全域创建,试点先行”“统筹推进,多元参与”四项原则,内容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全面对标对表国家要求
《实施方案》在全面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各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安排和有关领域实际工作要求,在未成年人保护、教育、卫生健康、生活保障、成长空间等方面进一步明确8项具体指标要求,突出加强托育、基础教育、妇幼保健等7类设施建设,开展儿童友好学校、医院、社区等8类儿童友好试点。
充分挖掘首都资源优势
优化资源利用,发展儿童服务“首都品牌”。充分挖掘古都文化、科技创新等首都特色优势资源,强化各类资源与学校、社区资源联动共享,在儿童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开发首都特色的产品、开展首都特色的活动。
完善兜底服务,加强困境儿童“首都保障”。加强困境儿童生活、医疗、教育的保障和管理,结合全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和人均消费支出等指标建立困境儿童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完善走访、收养、补贴等机制,结合区域需求做好儿童福利及康复设施建设。
鼓励社会参与,营造儿童友好“首都氛围”。加强群众对儿童事务的监督管理,支持家庭、学校、社会等三类儿童友好环境建设,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强化薄弱环节政策支撑
针对提升儿童友好服务水平
顶层设计,精准安排,多方面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和路径,提高街道(乡镇)基层儿童服务专业人员配置和服务覆盖率,积极培育儿童服务组织和专业人员队伍。
针对儿童活动空间设施需求
存量盘活,增量提质,多场景打造儿童友好城乡空间。引导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嵌入儿童活动区域,在公园、滨水空间等植入儿童科普体验区,在社区、学校等区域补充儿童游戏、运动、安全出行等微空间,推进城乡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适儿化改造和规范管理。
针对群众关注的托育、教育、医疗、安全问题
补充短板,优化机制,多领域提升服务能力。统筹利用各类空间资源提供托育服务,积极补充重点地区中小学学位,优化发展妇幼保健、儿科类医疗资源。加强儿童食品、用品质量安全和活动场所安全保障。
“五个友好”
全方位呵护儿童成长
《实施方案》围绕改善儿童发展环境,维护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提出“五个友好”重点任务——
政策友好
强化儿童友好的政策制度建设
重点推进加强儿童优先发展顶层设计、健全儿童参与城市社会生活机制、多元力量共同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3方面工作——
着力健全儿童优先发展工作机制,在城市发展重大规划、政策、项目决策中融入儿童友好理念,引入儿童影响评价;
畅通儿童建言渠道,利用好学校团委、少先队组织、班委会、社区青年汇等团体,丰富儿童“意见箱”等儿童参与的微平台;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类主体提供多层次、普惠性儿童服务,完善补充儿童友好空间设施和服务内容;
积极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队伍,支持发展面向儿童的公益慈善事业;到2025年,全市街道(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达100%。
服务友好
健全优质均衡的儿童服务体系
在支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儿童健康保障、完善儿童看病就医和医疗保障服务、丰富儿童公共文化供给、加强儿童公共体育服务保障等6方面部署了工作任务——
到2025年底,全市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
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确保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在99%以上;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2名专职从事儿童保健的医生;
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场馆向儿童低收费或免费开放;
着力补充面向儿童的公共体育场地,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疏解腾退空间、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兼容建设体育设施。
权利友好
完善公益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
强调加强困境儿童关爱保障、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2方面任务——
建立健全困境儿童信息台账,落实定期入户探访制度。加大对困难家庭的重病、残疾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力度,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做好寻亲回归家庭工作。到2025年,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60%。
加强对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行业管理,规范民办康复机构建设和工作标准,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兜底保障制度,建立与市场服务相适应的康复补贴机制。
空间友好
拓展开放共享的儿童成长空间
重点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改善儿童安全出行体验、拓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建设儿童友好的自然教育设施等5项任务——
稳步推进城市街区、学校、医院等各类服务设施和场地无障碍及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活动设施和标识标牌系统,持续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配置;
结合城市疏解腾退空间,拓展社区儿童游戏空间和运动空间,合理增设“儿童游戏角”和“街头运动场”;
加强儿童友好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改造增设一批“安心通学路”和“爱心斑马线”;
扩充儿童美育资源,鼓励学校与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共建校外美育教育基地,开展学生艺术节等活动;
开展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到2025年全市建成50处以上。
环境友好
培养健康文明的社会发展环境
重点推进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构筑安心成长的校园环境、营造阳光安全的社会环境、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提升灾害事故应对能力、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6项任务——
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建设,建立贯通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建立“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体系。
推动“平安校园”建设,落实设立法治副校长,强化校园周边治安维护,压实食品安全校(园)长负责制。
不断健全完善各类涉儿童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儿童意外伤害监测和统计分析,加强儿童意外事故预防和处置。
优化网络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等工作制度,加大儿童用户量集中的网络平台日常监管。
落实儿童密集场所安全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强化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增强儿童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儿童保护政策法规。
此外,《实施方案》强调市级牵头部门强化统筹,行业主管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各区政府履行建设主体责任,从完善政策支持、加强评估监测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取得实效。
一座对儿童越来越友好的城市,必定是一座更温暖、更包容、更具韧性的城市。
期待《实施方案》落地,凝聚起呵护少年儿童成长、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让我们一起 “用一米的高度看世界”,更多倾听儿童的声音、尊重儿童的想法、看见儿童的需要,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来源/发展北京
编辑/刘斌
审签/侯晓然
监制/周志飞
◈ 推荐阅读 ◈
100岁老战士,捐了60万!
关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份小贴士请查收
长按上方二维码订阅
2023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