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银行内控遗留问题能否出清,还要看后续财报的验证。
(资料图片)
文/机构投资家
甘肃银行(02139.HK)股价沦为“仙股”绝非偶然,内控问题始终是高悬的原因之一。
近日,东望时代(600052.SH)披露,由于第二大股东广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厦控股”)17.2亿元的债务出现逾期,公司作为担保人之一,被债权银行(甘肃银行)追加为共同被告,持有的浙商银行部分股份也一并被法院司法冻结。
显然,公告的发出就意味着,甘肃银行(02139.HK)“踩雷”广厦控股债务难以收回的事项摆上台面。
据悉,从2020年以来,随着二股东广厦控股的不断违约,该公司的担保风险就开始逐步暴露,加上此次新增部分,截至目前,其违约、涉诉担保金额,至少已经超过10亿元。而在2022年,广厦控股营业收入仅为2.2亿元。
相比之下,甘肃银行的受影响程度也好不逊色。事实上,此次贷款踩雷也并非首次。甘肃银行2014年发放给当地民企——甘肃天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笔总额25亿元贷款,至今8年之久尚未收回。
广厦控股暴雷,甘肃银行追加担保方为被告
5月22日,东望时代公告,原告甘肃银行与广厦控股有3起涉及债务总额17.2亿元的案件。由于东望时代为上述违约债务提供了部分担保,甘肃银行将其增加为被告,在2亿元最高债务余额内享有优先受偿权,对东望时代持有的浙商银行6491万股A股股份,价值约1.87亿元。目前,上述股份已被法院冻结。
其实,这三笔担保合同纠纷缘起于6年前。
2017年3月、6月,甘肃银行先后向广厦控股发放了金额分别为10亿元、2亿元的两笔贷款。2018年3月,甘肃银行又委托四川信托与广厦控股签署《资金信托合同》,向广厦控股发放信托资金5亿元整贷款利率固定为8.1%/年。
按照广厦控股与相关债权方签订的协议,上述贷款期限均为36个月,但到期后却全部违约。截至去年7月11日、10月20日、24日,三笔贷款违约本息、罚息的合计金额,已经接近22.8亿元。
《机构投资家》注意到,东望时代并非最初的担保方,最初提供担保的是,广夏控股自身持有的浙商银行3853万股A股股份,以及关联方位于杭州、上海的房产和工厂厂房,另外其实际控制人楼忠福家族成员承担了连带担保责任。
时隔一年多后,东望时代才成为新的担保方。2018年6月,东望时代与甘肃银行签订《最高额权利质押合同》,合同约定东望时代以其持有的浙商银行6491.4万股A股股票就广厦控股与甘肃银行签署的系列合同提供不超过2亿元的最高额质押担保。
据悉,东望时代是A股最早的建筑行业上市公司,1997年即已在上交所上市,原名为浙江广厦。2020年6月之前,广厦控股及其关联方,一直是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时曾超过50%。因为债务缠身,广夏控股在2020年6月丧失了东望时代的控制权。截至今年3月底,广夏控股合计持有东望时代20.17%的股份,仍为第二大股东。
东望时代很早就为广厦控股方面的融资提供担保,而且金额巨大。根据东望时代披露,2017~2021年度,该公司计划对外担保金额分别不超过75亿、64.7亿元、46.7亿元、42.9亿元,其中拟为广厦控股及其关联方担保55亿元、52.7亿元、42.2亿元、37.9亿元。
尽管东望时代披露,“广厦控股……已向公司书面承诺,如因担保问题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由此产生的损益由其承担。”但广厦控股自己早已债务缠身,无法兑现的承诺于上市公司而言没有任何价值。
对于甘肃银行来说,此次诉讼追加担保方为被告,即使胜利,担保金额最高不过2个亿,对于高达17.2亿元的债务纠纷只是杯水车薪。
甘肃天纪案25亿元仍未收回
甘肃银行成立于2011年10月15日,总行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直接管理的国资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七年后,该行于2018年1月18日登陆港交所,成为西北第一家港股上市银行。
其中,李鑫担任甘肃银行首任董事长,2018年被免去职务。彼时,甘肃银行相关人员称其属于“到龄退休”。
可今年三月,又有相关媒体曝出,李鑫被留置调查。对此外界猜测,此事或与2014年李鑫向当地民营企业发放的贷款总额25亿元有关,而至今贷款尚未收回。另外,今年1月份,甘肃银行原内控合规高级执行官王春云也被调查。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笔25亿元贷款系甘肃银行与甘肃天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甘肃天纪”)之间的纠纷。据该案一审民事判决书显示,2014年4月29日,甘肃银行为甘肃天纪贷出了两笔贷款,分别为19.8亿元、5.2亿元,共计25亿元。贷款用于股权收购、地块拆迁熟化等,贷款期限36个月,即自2014年4月30日至2017年4月29日,贷款利率9.69%/年,在贷款期内借款人未依约按时支付贷款利息的,贷款人有权加收延付利息的罚息。
后续甘肃银行为其办理了展期,但展期到期后仍没有履行合同。最终,双方于2019年走上法庭。一审法院裁定甘肃天纪偿还甘肃银行25亿元贷款本金及其利息。
此后,甘肃银行将担保人中国化工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法院于2022年5月26日向甘肃天纪、中国化工两家企业发出执行裁定,执行金额为3,226,513,150元。
多项指标开始好转
对于甘肃银行来说,过去贷款踩雷并不少见。
除了上述两起,还有一些爆出案例。根据联合资信2018年7月26日发布的信用等级公告,在李鑫任职期间,甘肃银行给资金链出问题的宝塔石化授信50亿元,最后被使用了43亿元。
甘肃银行除了主动发放贷款追不回外,还有被骗的经历。
2018年香港上市前夕,甘肃银行招股书披露“毛瑞东1.2亿元诈骗案”。前员工毛瑞东在甘肃银行兰州市高新技术支行农业、农村、农民、小额金融市场部主任期间,通过伪造银行存单,与其他四人合谋骗取甘肃银行1.2亿元贷款,最终只追回2654万元。
2018年,李鑫离职的当年,甘肃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跨越了2%的大关,达到了2.29%,不良贷款金额由22.7亿元,增加到了36.9亿元,增幅超过60%。此后,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根据年报披露,2018年到2022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29%、2.45%、2.28%、2.04%和2%。
受此影响,甘肃银行从上市后的次年开始业绩变脸。2018年,该行实现净利润34.40亿元,2019年,净利润骤降至5.11亿元,同比下降85.15%。2019年至2021年,该行营业收入逐年下降,分别为72.33亿元、64.93亿元和62.78亿元。
好在2022年,甘肃银行终于扭转颓势,实现营业收入65.27亿元,同比增长4.0%。总资产达3772.03亿元,较年初增长5.2%;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2142.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占资产总额比重为56.8%;存款总额2790.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占负债总额比重81.0%,各项财务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
今年以来,多数银行上交了不错的成绩单。甘肃银行好转趋势能否保持,尚待半年报来验证。
关键词: